接觸純電MINI之前,一直擔心它不具備基本的通勤屬性,畢竟電池容量比ID.3還小。所以,拿到車我們先去跑了高速續航,滿電出發往返房山-平谷,一口氣行駛283公里,且全程開啟空調并使用節能模式,按法定限速,時速最高不超過120km/h,跑完往返還有31%的電量剩余…...
所以,它能無壓力跑400公里高速,勉強還行?不,喜出望外呀這是!
※ 試駕體驗:

說來也巧,駕駛這輛純電MINI前不久也試駕過這代燃油版MINI,而且還是JCW,兩輛車對比著開還是能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結論。

對于純電MINI來說,好消息是它成為了駕駛愛好者的平替選擇。以我們試駕的這輛高功率純電版MINI為例,它用60%的價格就能解鎖燃油版MINI JCW 95%的公路駕駛體驗,二者之間沒有動力級別的差距。

而且,燃油版MINI的后軸懸掛在過減速帶時自帶跳跳車效果,是真的會被顛起來;而純電版MINI雖然也顛,但終歸要柔和一些,日常駕駛更利于腰椎頸椎健康。

不那么好的消息也有,純電MINI,與一輛很迷你的純電車是兩個概念。純電MINI首先得保證方方面面的體驗和感受都很MINI,不能離經叛道,這就意味著它的很多設計沒法從零展開。
就比如,純電車,N擋是做什么用的?或許這不影響使用,但是沒關系,純電車的Auto Hold總影響使用吧?可是這個功能在純電MINI上面有開關,可是電車的Auto Hold為什么要關呢?

而且保持這個尺寸,保持經典的前置前驅,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純電汽車能在結構布局上解放出來的,超脫于這個尺寸的空間表現,這不一定是抬杠,因為有些產品已經做到了。
這就是取舍嘛,在取舍之間,純電MINI的純電部分不是強勢項,MINI那部分才是。如果您對駕駛完全不感興趣,則不建議選購。

相比燃油版JCW,這輛用高功率電機的純電版MINI在大部分駕駛特性上做到了一脈相承,其中坐姿略有削弱,舒適性又略有升級。直觀地說,它坐姿偏高,您坐進來就懂了。

不過好在,純電版MINI對動力的調用積極但不神經質,循序漸進。輕點油門的時機以及駕駛員上半身跟隨加速動作輕微擺動的時機是同頻的,零延遲;而且車輛的位置感知無比清楚,再加上完美的隨車速轉向手感,以及完美的轉向比設定。

總之它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駕駛層面,它能提供的樂趣與細膩感受要強于ID.3,要明顯強于螢火蟲,只不過可能并非依托于純電理念打造,它少了一些電車該有的合理體驗以及便利性。
※ 選購建議:
純電MINI提供有兩個配置版本,它們的百公里加速差一秒,續航基本一樣,高配有18寸輪圈,且輪胎寬度由205變成了225。

不過,作為一輛有辨識度且個性非常鮮明的小車,它的所有靚麗配色基本都要加錢,實拍的英倫綠,加錢;辣椒紅,加錢;風云灰,加錢;這是個人認為最好看的三個配色,雖說倒是不貴,都是只有6000塊錢,而且店端大概率有優惠,但是主打個性與駕駛的車,還是稍微有一些不太消費友好。

配置決策做的也很簡單,低配如果想提升舒適性可以選擇售價1.6萬的舒適便捷套裝,功能以座椅電動調節以及加熱按摩為主。只是這個其實沒有太大必要,之前提到的坐姿偏高問題有可能是加了電機模塊后導致的,如果是手動調節坐姿更低,駕駛氛圍更突出,所以不如一切從簡,能省則省。

當然,高配若想提升舒適性也有對應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主體功能是主動安全配置,同時也包括哈曼卡頓音響,360°全景影像以及AR實景導航等,這個選裝包價格其實很公道,日常需要的功能基本全面覆蓋了。

總的來說,選低配就要素車,選高配建議拉滿。
至于外觀和內飾部分,純電版MINI與燃油版MINI就基本沒有區別了。除了內飾儲物區以及無線充電區域的細微區別,燃油版MINI更有創意,更特立獨行;純電版就常規一些,主要考慮的是使用便利。
※ 說在最后:
總的來說,純電MINI是一輛個性非常鮮明的小車,一方面它自帶豪華品牌光環,有一些溢價不過總體行情還算有性價比,適合對品牌有一定追求的小資用戶。
另一方面,從使用場景看它非常適合作為補充車型,比如您的車庫里已經有一輛大尺寸燃油車,而第二指標由于種種原因就定性在純電,或者想買一輛小尺寸純電車用來降低通勤成本,則純電MINI無疑是為數不多的靠譜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