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外在的誘惑和影響,從事物本源出發去做決定,“選擇正確的事情”文|施然當前科技行業正經歷一場機器人競賽的狂歡。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機器人連續第二年成為展會現場的“關注度擔當”——此次大會展出了超過60款機器人,比同期展出的大模型數量多出了50%。
科技領域熱點輪動極快。
如今各家廠商爭先恐后進入機器人賽道的樣子像極了兩年前紛紛扎入大模型的場景。
不過,這一次,一家頭部手機大廠缺席了——和同行或已經推出機器人產品、或明確提出機器人設想不同的是,OPPO此次沒有帶來任何機器人產品,而是沿著去年提出的“AI手機”主張,重點展示了其在終端AI上的進展。
當整個行業都在為機器人賽道瘋狂時,OPPO的沉默反而成了最響亮的宣言。
這讓我想起段永平那句“敢為天下后”的商界真經——不追風口的企業,往往藏著更深的戰略定力。
手機廠商集體涌向機器人背后藏著行業焦慮: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連續增長停滯,而機器人產業年增速超20%。
但OPPO的“本分”基因讓它選擇了一條更克制的路。
創始人陳明永那句“能否創造獨特用戶價值才是入場券”,在AI手機賽道得到了驗證:從1.5億月活的小布助手,到端側AI性能突破,OPPO正在把手機打磨成真正的智能中樞。
有意思的是,OPPO研究院其實早就在研究機械臂和關節技術。
但和其他廠商不同,他們理解的機器人不是具象的人形機器,而是廣義的智能終端。
就像陳曉春說的,當你的手機能讀懂你“快到家”的意圖,自動聯動空調燈光,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機器人?
觀察OPPO這些年,從折疊屏到影像技術,總能在后發中先至。
這種能力背后是供應商的信任背書——聽說有合作伙伴在市場不明朗時就敢為OPPO擴建產線,這種商業信任在當下尤為珍貴。
現在的機器人賽道像極了三年前的元宇宙,熱鬧背后是L2到L3的技術鴻溝。
當同行們焦慮卡位時,OPPO在做的,是把AI手機這個“意圖發射器”做到極致。
畢竟在智能生態的棋局里,掌握中樞的玩家永遠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