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熱度,近段時間幾乎都聚焦在插混車型上。
大家繞不開的話題從“多少倍率快充”“多大的純電續航”仿佛霎時間轉變到“誰能把油耗做更低”“續航能不能再長點”。
而最受關注的兩個品牌,除了比亞迪,自然要數吉利。
新能源方面,吉利在過去的2025上半年累計銷售725,151臺新車,同比增長達到126%。基于上半年強勁銷售表現,吉利汽車決定將原定全年銷量目標上調11%,由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
而目前為止,吉利汽車已售出1,409,180臺新車,同比增長47%,按照300萬臺的全新目標,剛好完成新目標的46.97%。這個成績,說難不難,但想穩穩達成,還得看下半年的“硬貨”給不給力。
毫無疑問,除了兩款旗艦SUV——極氪9X和吉利銀河M9,面向主流入門市場的「吉利銀河A7」自然要成為這個目標的先鋒。
為何這個重擔會落在吉利銀河頭上,我們一起來看看。
先當細分冠軍,再往更大市場沖
“做這款車(銀河A7)前,我們與用戶做了17輪的共創。”吉利銷售公司總經理范峻毅表示,調研他自己就跑了9場。所以銀河A7的市場定位特別明確:就盯著插混家轎的核心用戶,這類用戶最關心的始終是那幾樣:油耗、續航、空間,還有“別為用不上的功能多花錢”。
比如油耗,用戶說“希望加一次油能跑久點”,研發團隊就把目標定在“實際開得出2L級”,實測下來確實都在3L以內;有人覺得“智能駕駛有L2就夠了”,星耀8的非千里浩瀚版占比12%的銷量,就印證了這個判斷。所以銀河A7也跟著這個思路,既有高配的千里浩瀚版,也有基礎輔助駕駛版,“讓用戶自己選,比硬塞強”。
參數和配置占據優勢之后,再加上路特斯團隊調校的底盤,能做到“又好開又舒服”,擺在吉利銀河A7面前的,確實要去爭細分市場第一。目前,吉利銀河A7也已確定將于8月8日正式上市,屆時將正式開啟它在插混家轎市場的征程。
而吉利銀河團隊對這款車、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希望這款車能夠打破現有的市場格局,希望它可以做到家轎細分市場的第一。這就是我們做這臺車的初衷。
「研銷采」打破部門墻
“以前研發總覺得好東西都給營銷了,怎么賣不動呢?營銷反問‘成本搞這么高,我怎么賣’。”范峻毅說起“打破部門墻”的初期,也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如今吉利銀河多款車型能夠成為爆款,離不開吉利集團這兩年探索出來的研發和銷售協同體系。
在跨部門合作上,吉利搞了個「中樞軸」機制:一開始就在研發階段參與產品定義、產品試驗,后期會將產品信息轉化為消費者能理解的語言。例如把“800V架構”說成“充電10分鐘能跑200公里”,把“路特斯底盤調校”解釋成“過減速帶不顛,急轉彎不晃”。
這種配合直接體現在爆款的打造上——經過銀河E5、吉利星愿,星艦7、星耀8等車型的實踐,雙方團隊(營銷和研發)才深度認同這套協作方案是有效的。吉利星愿的成功應用,更堅定了吉利團隊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決心。
當研發和銷售從“集團要求配合”變成“自己想配合”,產品更好了,買的人也更多了,這就為上調銷量目標打下了內部基礎。
A7開路,M9接棒
吉利集團要上調全年銷量目標,更因為對下半年市場有把握——吉利銀河A7和M9兩款車陸續上市,會在“主流市場+高端市場”同時發力。前者穩住主流市場的份額,后者去突破更高的價格區間,一起幫吉利集團上調全年銷量目標。
作為先鋒的銀河A7,手里握著四張王牌:2L級饋電油耗、超2100公里綜合續航、2845mm軸距,還有路特斯團隊調校的底盤。“挑戰2L油耗不是噱頭,是讓用戶真能開出來。”范峻毅透露,實測成績都在3L以內,連國外用戶都承認‘中國混動技術走到世界前列’。”
而定位更高端的吉利銀河M9,負責把品牌往高處帶。“M9所在的市場規模更大,銷量預期肯定比A7高。”范峻毅的判斷很明確,這款車既要提升品牌調性,又要貢獻實打實的銷量。
這兩款車加上上半年54.8萬輛的底子,“年銷百萬只是入門”。但吉利的目標不止于此:“賣一百萬只是開始,更在意的是大家對品牌的認知——用戶知曉率從現在的67%提到90%,這才是長久的競爭力。”
而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吉利銀河還計劃把座椅這些大部件在當地生產,平衡關稅和運輸成本,同時核心零部件還在國內生產。這種“全球資源+本地調整”的模式,能幫著在海外多賣車。“就像吉利銀河E5在海外的打法,A7和M9也能復制這種成功。”
寫在最后
從產品本身來看,17 輪用戶共創打磨、2L級的實測油耗、超2100公里綜合續航、路特斯調校的底盤質感……帶著這些 “硬實力”, 8月8日正式上市的吉利銀河A7已經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家庭用戶的期待。
就像范峻毅說的:“爆款不是碰巧出來的。”
放在整個吉利集團方面,憑借吉利銀河A7“2L級饋電油耗+超2100公里綜合續航”打開主流市場、研發采購銷售配合得越來越好,讓“用戶需求”變成“產品優勢”,以及下半年兩款車一起發力,上調銷量目標也就順理成章了。
更重要的是,吉利銀河逐漸把“了解用戶”“部門合作”“打造爆款”整合成一套可持續運用的體系——上調銷量目標,也只是對自身實力的清晰認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