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0月份,上汽集團再次交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
10月份銷量快報顯示,上汽集團當月銷售整車45.4萬輛,位列行業第一。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與海外市場這“三駕馬車”的合力推動,上汽實現了月度銷量同比“十連漲”,充分展現出作為頭部車企的韌性與活力。

銷量的提升帶來了穩健的盈利增長。上汽集團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扣非凈利潤達到71.2億元,同比大增578.6%;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319.4億元,同比增長70.9%。量、價、利全面提升,印證了上汽體系改革的成效。
“十連漲”背后
上汽贏在產品節奏
如果說單月銷量飄紅尚可視作市場偶然,那么連續十個月的穩步增長,顯然離不開上汽對市場節奏的精準把控、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敏銳洞察。
10月份的銷量結構,清晰地體現了“新三駕馬車”的帶動作用——自主品牌銷售30.6萬輛,同比增長22%,前10個月累計銷量占比攀升至64.4%;新能源車型銷售20.7萬輛,繼9月份之后再創歷史新高,前10個月同比大增42.5%;海外銷量9.7萬輛,繼續保持穩中向好。
支撐這些成績的,是上汽過去一年對產品開發體系的重構與效率的提升。在大乘用車板塊,上汽引入類似華為的IPD(集成產品開發)與IPMS(集成產品營銷)流程,對產品定義、成本管控等數十項業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并將產品開發周期優化至18個月。這一體系化變革,讓上汽具備了更強的市場響應速度和產品上市效率。

正因如此,上汽今年的新車型才能精準踩中市場節奏,甚至在諸多細分市場承擔起了引領者的角色。比如新一代智己LS6率先實現“超級增程”技術、全新MG4成為行業首款搭載半固態電池的量產車型、則在合資陣營中率先打開高端增程轎車市場。
這些“先人一步”的動作,不僅體現了上汽在技術儲備上的厚度,也反映出其產品體系的成熟與穩健。
保質保交付,上新上口碑
爆款頻出的原因,不僅是產品開發體系的改革,更在于銷售體系的高效協同和可靠的品質保障。前者勾勒方向,后者讓藍圖實現,兩者缺一不可。
為強化這一能力,上汽各級黨組織正深入推進“保質保交付,上新上口碑”黨建賦能行動,生產一線全員奮戰、為持續高產儲備充足的人力與質量保障。
十月國慶中秋期間,為應對MG4強烈的市場需求,上汽乘用車生產車間仍保持滿負荷生產,8天時間內,約1800名員工兩班輪作,完成超過7000輛新車的生產任務,全力保障爆款車型按時交付。

生產現場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對“品質”二字的最好詮釋。油漆車間內,操作工以近乎苛刻的標準執行質量檢查;電池質保測量員堅持以客戶的高標準視角,對電池包進行細致查驗,從源頭保障產品質量。
前段時間MG4的一次“無聲升級”也收獲了廣泛好評——“530智趣版”原定的瑞浦蘭鈞電芯,悄然更換為寧德時代電芯,售價依舊維持9.38萬元。在行業頻現“減配”風波的當下,這種以行動取信、以品質樹口碑的做法,無疑是一股清流。
而在11月1日,至境L7也迎來重要里程碑——第8000輛新車正式下線。自今年9月末上市以來,至境L7市場反響熱烈,訂單量持續攀升,面對旺盛的需求,別克生產線正以高效穩定的節奏全力運轉,確保交付流程的及時與順暢。

與此同時,搭載“恒星超級增程”技術的智己LS6在上市首月也完成2萬輛新車的下線交付。其在續航、能耗、安全方面表現突出,是目前20萬元級SUV領域內的最強單品,也推動了智己品牌的加速成長。
從生產一線到用戶手中,上汽在“保質保交付”中守住了品質底線,也在“上新上口碑”中贏得了市場認可。這種兼顧速度與質量的平衡,正是其在復雜市場中穩健前行的關鍵支點。
“十連漲”的現象也說明,面對行業起伏與競爭加劇的局面,上汽正以體系改革贏得效率,以品質堅守贏得信任。效率與信任這兩股力量的疊加,正在成為上汽最穩固、也最具韌性的競爭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