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續(xù)航掉得越來越厲害,想找地方看一下,卻發(fā)現(xiàn)4S店早就關門了,打電話給售后工作人員也沒人接,這輛車大概率要成廢鐵了。”談及自己手里這臺車,威馬車主李先生無奈地告訴蓋世汽車。

圖片來源: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快速洗牌,威馬、高合、愛馳等多家車企因經營不善陷入“破產”困境,留下的大量新能源汽車售后保障問題,正成為車主們的一塊“心病”,也引發(fā)了行業(yè)的廣泛關注。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25年9月,已有十余家新能源車企被確認處于“停止經營”或“重組停擺”狀態(tài),涉及累計交付車輛約百萬輛級別;其中大部分車輛已陸續(xù)過原廠質保期,而尚在質保期內卻因服務網絡萎縮面臨“無網可守”的車輛也達數(shù)十萬輛規(guī)模。
破產新能源品牌車主的利益,誰來保障?
售后無門,這些車型成“燙手山芋”
“確實沒人管了,車企破產之后,基本就是靠你自己了。”蓋世汽車向多位“破產”新能源車企的車主了解之后,他們給出的答案幾乎如出一轍,售后保障全面“斷檔”。
車主王女士購買了高合HiPhi Y車型,如今高合汽車雖注冊新公司傳出“復活”消息,但實際售后仍無著落。“購車之后,我車輛的中控屏突然黑屏,我聯(lián)系之前的銷售,對方已經離職;找原高合售后網點,發(fā)現(xiàn)網點要么關門,要么改賣其他品牌的車。”
王女士還告訴蓋世汽車,她嘗試在網上尋找第三方維修機構,但很多機構表示沒有高合車型的專用配件,也缺乏車機系統(tǒng)調試技術。

圖片來源:高合汽車
無獨有偶,車主呂先生的-Z使用第3年時,電池出現(xiàn)明顯衰減,實際續(xù)航較新車時期下降約30%–50%,續(xù)航衰減成這樣,呂先生幾乎不敢駕駛這輛車出門。
按照呂先生的說法,“購車時承諾電池質保8年或15萬公里,現(xiàn)在才3年就出問題,可威馬早已進入破產重整,我自己換電池得花十幾萬,而這輛車在二手市場也就值一萬多元,實在承擔不起。”
更讓他頭疼的是保險,“新能源車商業(yè)險非常高,現(xiàn)在也只能買統(tǒng)籌險湊合,早點賣出去算了,能收回多少錢算多少錢。”
蓋世汽車多方了解,像王女士、呂先生這樣面臨售后困境的車主不在少數(shù)。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像威馬、高合、愛馳、等這些身陷危機的車企,已產生了數(shù)以十萬計的新能源存量車主。
這些車型的售后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維修網點缺失,除了極越這樣有極氪兜底的品牌,其他大部分破除車企網點已經消失;二是配件供應中斷,比如有車企服務器到期停用,連配套充電樁都無法正常使用,第三方機構更難獲取原廠配件;三是質保承諾無法兌現(xiàn),《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要求車企停產后至少保障配件供應,不過這些企業(yè)的質保承諾已經淪為“空頭支票”。
不過,蓋世汽車也發(fā)現(xiàn)了有趣的現(xiàn)象。盡管這些破產品牌車型售后問題較多,但是對外售價也非常低,作為代步工具,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我們一直做這些品牌的二手車,也遇到不少喜歡撿漏的客戶。”新能源二手車商張樹人告訴蓋世汽車,因為售后問題顯著,這些破產品牌的車主們也在進行“自救”。
“我們的客戶多數(shù)都通過網絡營銷發(fā)掘而來,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客戶的互聯(lián)網思維比較強。”張樹人表示,這些破產品牌的車型的車主們遇到問題,也相對善于通過互聯(lián)網解決問題。“遇到一些小零部件損壞,他們也會在網上采購配套的原廠件,或者滿足需求的元件。”
蓋世汽車了解到一些車主的“自救”方法。遇到車機斷網,車主就自掏腰包,花幾百塊錢把拆車模塊換上。遇到一些小問題,比如剎車片磨損,自己從網上淘回來原件自己更換。
“有位在我們這里購買了一輛威馬二手車的用戶,車輛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小故障,還找到了原來從車企出來開店的朋友幫忙解決。”張樹人表示,“這就要看用戶的心態(tài)了,既然遇到了破產品牌車型,那就當做代步工具就好了,沒有重大問題,在安全的前提之下,能正常使用,保障通勤,就很好了。”
車企復活難,多數(shù)售后體系“停擺”
面對“破產”車企留下的售后爛攤子,是否有企業(yè)愿意“接盤”?從這些車企尋求復活的態(tài)勢上來看,售后問題解決難度還是非常大。

圖片來源:威馬汽車
今年1月初,有多家媒體報道,威馬汽車將完成復工復產,根據重整計劃草案,新威馬在2026-2027年將加大研發(fā)投入構建全產品譜系,以每年1-2款車型有節(jié)奏地量產交付,計劃2027年年銷量超60萬輛。
彼時,有媒體報道,威馬汽車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批準,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為唯一報名成功的重整投資人。股權穿透顯示,翔飛實際控制人黃晶同時控股昆山寶能汽車等多家寶能系企業(yè),市場普遍解讀為“寶能系借翔飛之手對威馬實施風險隔離式重組”。
9月上旬,威馬和寶能共同發(fā)布一封《致供應商白皮書》,稱“正全力推動溫州基地恢復量產”,年底前,確保生產超1萬輛EX5和E.5車型。

圖片來源:楚能新能源
與寶能復活威馬的信息一道,還有另一條值得關注的信息。就是恒信汽車集團旗下、總部位于孝感的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楚能新能源”),將利用威馬湖北黃岡工廠造車。
信息顯示,威馬湖北工廠2017年開建,彼時承載了湖北黃岡的無限期望。不幸的是,在造出2萬輛車(主要為威馬W6車型)之后,就陷入停產的困境。
作為經銷商入局造車領域,楚能新能源野心不可謂不小。不過,也有信息顯示,目前楚能新能源還在觀望之中,受制于準入資質等問題,盤活威馬湖北黃岡工廠,還需要等待好的機會。這也意味著,楚能新能源造車尚未有新進展的當下,如何解決老威馬售后問題,也遠遠未到提上日程的時候。
寶能造車一方同樣如此。或許,當兩家“新威馬”逐步走上正軌之后,老威馬的售后問題,才會有最終定論。
然而,這樣的“接盤”案例畢竟只是少數(shù),且效果有限。蓋世汽車了解到,高合汽車雖于2025年5月注冊新公司,由EV Electra Ltd.持股69.8%,但新公司尚未就售后服務體系恢復情況作出公開說明,原有售后體系是否重啟仍不明確。
據悉,這些破產車企陷入危機之后,也有網點在努力維持售后服務。可惜的是,沒有廠家的配件支持,出現(xiàn)的各類小問題都無法解決,因此也不得不關閉網點。可以說,目前來看,多數(shù)破產車企的售后都已經處于停擺狀態(tài)。
蓋世汽車還發(fā)現(xiàn),這些“破產”車企在清算中普遍忽視售后責任。在企業(yè)破產清算中,供應商等債權人的利益通常優(yōu)先得到保障,而車主作為消費者,其售后權益往往被忽視。也有消費者找到車企進行維權,不過最終解決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新能源品牌穩(wěn)定性將成重要考量點
“小眾品牌?我現(xiàn)在是不敢考慮了。”近期,曾雨(化名)準備購車,進行了多方咨詢。不過,談及是否購買一些新能源品牌的時候,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從網上了解到好多新能源品牌都倒閉了,買了車后面怎么做售后?肯定會是麻煩事。”
曾雨的觀點不無道理,更是代表了不少消費者的觀點。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進入“下半場”,市場競爭從“價格戰(zhàn)”轉向“價值戰(zhàn)”,用戶更看重品牌穩(wěn)定性、售后服務與質量可靠性。
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車時,未來會進一步考慮品牌的長期經營能力,以及售后網絡完善程度,而非僅僅關注車輛配置和價格優(yōu)勢。
選擇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可持續(xù)經營能力的企業(yè),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避免陷入“買得起、修不了、賣不掉”的困境。
從產業(yè)角度來看,破產新能源售后問題,也是產業(yè)發(fā)展初期配套不完善、服務體系不扎實、產業(yè)監(jiān)管落地難等因素的集中體現(xiàn)。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需要一個從稚嫩走向成熟的過程。但是,售后問題關乎百萬車主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引起重視,就會給產業(yè)帶來極大的負面效應。
可見,推動獨立售后服務市場的發(fā)展,顯得十分有必要。“在整體售后服務不穩(wěn)定的情況之下,建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體系,彌補單一車企服務渠道的不足,給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售后保障。”張樹人表示。
從產業(yè)變遷的角度來看,新能源車企優(yōu)勝劣汰屬于市場行為,但是代價不應該讓消費者承擔。中國汽車發(fā)展一直在“快車道”上飛馳,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體系也應當及時跟上,杜絕犧牲消費者的行為。
蓋世小結
破產新能源品牌售后問題,不僅直接關乎消費者權益,更威脅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信任根基。當前車主面臨的維修無門、配件短缺、質保失效等困境,根源在于企業(yè)“一破了之”的責任缺位,而少數(shù)收購案例尚未形成有效解決方案。
政府、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應當形成合力,建立完善的獨立售后服務體系,才能讓“破產”車企的車主不再孤立無援,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筑牢保障底線。